精彩回顾 !2024年入学上理MBA、MPA、MEM考生“校园文化体验日”活动圆满结束

发布时间:2023-09-26浏览次数:55

为满足广大考生实际需求,9月24日,在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文化园德国文化交流中心,管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办了首场“上理2024年入学MBA、MPA、MEM考生校园文化体验日”活动。拟于明年入学的MBA、MPA、MEM考生齐聚校园,与中心招生老师面对面交流,领略校园风光。


参观校史馆


参观校史馆

活动当天,细雨濛濛,同学们在志愿者带领下来到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——刘湛恩烈士故居。该故居建于1922年,是上海市第4批优秀历史建筑,学校历史建筑群于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刘湛恩是著名教育家、爱国志士和社会活动家,先后获得东吴大学理学士、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、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1928年出任沪江大学校长,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之一,全家在此居住长达10年之久。1938年4月7日,刘湛恩遭日伪特务刺杀,不幸当场殉难,后被追认为“抗日革命烈士”。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缅怀先烈,教化育人,国家授予刘湛恩烈士“中华著名抗日英烈”的殊荣。


解说员讲解下,同学们了解到刘湛恩是一位胸怀民族大义的爱国教育家。抗战爆发后,他奋起投入救亡运动,为宣传抗日、支援前线、救济难民、安置流亡学生做了大量工作。作为上海教育界抗日救亡的领袖,他坚持揭露日军侵华暴行,拒绝出任日伪“教育部长”,被列入日本特务机关的暗杀名单。刘湛恩的一生不仅为国家民族而奔走,还力图以教育救国,唤醒国民责任意识。1922年刘湛恩负笈深造回国后,在各类教育机构任职,开始践行他教育救国的人生追求。他提倡“广义的、建设的、纯正的爱国心”的教育,主张“教育社会化”、“教育职业化”,积极推行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。他坚守办学,筑就文化精神堡垒。 


1928年1月,沪江大学校董会推选年仅32岁的刘湛恩博士为首任华人校长。在任十年,刘湛恩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强调爱国思想、责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。履新伊始,就提出大学的三重使命:培养人才、研究学术、改造社会;他以“学术化、人格化、平民化、职业化”为蓝图,致力于校务革新;他让中国学者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学的主角,把学校纳入国民政府教育体系,通过一系列的中国化举措,将沪江从“在中国的大学”变成“中国的大学”。


1937年8月,淞沪会战爆发后,沪江大学地处战火前沿,刘湛恩决定把全校师生员工和家属安全转移到市中心区,将位于公共租界的城中区商学院作为临时校舍,坚持办“没有校园的大学”。刘湛恩认为“教育与军事在长期抗战中是同样的重要”,决不能因战争而停办学校。当时大学部、中学部、商学院、社会中心等2000多名学生挤在一幢大楼里轮渡上课,校方还组织流动宣传队,成立战地服务团等,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

 

了解招生政策


聆听讲座


感受了上理悠久的历史后,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宋立老师从学院概况、招生政策等方面为同学们作了招生政策宣讲。她介绍道,目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已拥有10个系,2个中心,自2003年以来,专业学位教育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,2018年5月,管理学院通过AACSB认证初次认证,成为大陆地区第20所、上海市第6所、非教育部直属高校第1所通过AACSB认证的大学。2020年,启动EQUIS认证,现已成为EFMD正式会员。2021年,成为中国(含港澳台地区)第28所签署PRME认证的大学。    


讲解招生政策


互动环节,同学们积极参与问答,希望能够在明年9月大家在上理相遇,漫步校园。


校友分享经验


接下来由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22级MBA李华杰为同学们讲述自己读研一年以来的体验,表示读研是自己人生的愿望清单之一,既然决定考研,希望大家都能早日上岸,“为明天布局,为明天孵化”。同时作为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交通物流行业线业务总监,李华杰作了《AI时代下,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》主题演讲。李华杰从持续学习能力、保持国际化视野、拥抱AI时代课题三个角度讲述了要保持心力、脑力、体力持续提升,要想将AGI大模型产业发展好,必须坚持市场导向、聚焦做强做优,创新监管理念,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。


李华杰分享经验



通过这次活动,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上理文化底蕴,熟悉各专业考研流程,祝愿大家都能够成功上岸,一“研”为定,期待在上理的校园再次相遇。


师生合影